巧夺天工看古建(读书会305期)
2025年10月11日,经典传承读书会第305期活动在国庆中秋长假之后如期举行。本期活动迎来了新领读人杨欣乐老师,她以独特的语言魅力,为书友们带来了一场关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与智慧的精彩分享。
杨老师从五个维度系统阐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特色:宫殿、坛庙、民居、桥梁和园林。
在宫殿建筑部分,杨老师指出宫殿是王权的象征,代表着传统建筑的最高成就。从二里头遗址开创宫殿建筑先河,到北京紫禁城严格按照《周礼》规制建造,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承与发展。她重点介绍了明清故宫中的太和殿、保和殿、中和殿三大殿,详细讲解了其精巧的榫卯结构。在讲述角楼历史时,杨老师还穿插了鲁班神话传说,为建筑艺术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
坛庙建筑分享中,天坛成为重点介绍对象。杨老师详细解读了天坛28根金丝楠木柱子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分别代表四季、十二个月、十二时辰和二十八星宿,展现了古代工匠将天文历法与建筑艺术完美结合的智慧。同时,她还介绍了回音壁的声学原理,以及曲阜孔庙的建筑特色,包括其九进院落、六百多间房屋的宏大规模。此外,福建妈祖庙、山西解州关帝庙等特色坛庙建筑也在分享之列。
园林建筑部分,杨老师带大家领略了颐和园万寿山的皇家园林风范,特别提到了长达728米的长廊和14000多幅精美彩画,让书友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皇家园林的美不胜收。苏州拙政园等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也得到了详细介绍。
在民居建筑分享中,杨老师将北京四合院比作”北京城的细胞”,并结合京味作家老舍的作品,生动描绘了四合院所承载的人情百味。此外,她还介绍了吊脚楼、土楼等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展现了中国古代民居的多样性。
最后,杨老师分享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的独特魅力,从赵州桥的深厚历史底蕴,到卢沟桥的风雨沧桑和历史典故,娓娓道来,让书友们对古代桥梁建筑有了全新的认识。
杨老师在分享中强调,这些保存至今的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更是充满情感的诗意表达。
活动在书友们热烈的”巧夺天工”主题成语接龙中圆满结束。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夜晚,不仅学到了丰富的建筑知识,更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章分享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