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职制度中的 “封侯拜相”(读书会301期)

2025 年 9 月 6 日,经典传承读书会第 301 期活动如期举行。本期活动继续由靳迎春老师主讲,主题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古代官职制度,探寻权力与智慧的博弈脉络。靳老师将内容分为四大板块:中央官职的权力制衡艺术、皇帝身边的权力游戏、“天高皇帝远” 的地方父母官、官职体系的身份密码解析,以及爵位勋官的前世今生(注:原文 “四大板块” 表述与后续五方面内容略有出入,此处按实际内容调整分类逻辑,使主题更清晰)。​

从秦朝到清朝,中国古代官职制度历经两千多年演变。尽管各朝代制度均有自身特点,且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完善,但其核心始终是为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权需求服务。​

活动中,靳迎春老师重点解读了唐代的 “三省六部制”,并指出这一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创新,对后世官僚体系的发展影响深远。​

关于三省的职能与相互关系,靳老师介绍道:​

  • 中书省:作为决策核心机构,负责起草诏令与决策文件,长官为中书令;​
  • 门下省:主要职责是审核中书省拟定的决策,若发现问题可驳回重议,长官为侍中;​
  • 尚书省:专注于诏令的执行,长官本为尚书令(后因职权过重,多由左右仆射代行其职),下设六部处理具体行政事务。​

三省之间既相互制约、避免权力集中,又协同配合、保障政务高效运行,共同构成了唐代决策与执行的完整体系。而尚书省下辖的六部,其职能划分更是细致明确:​

  • 吏部:掌管官员的任免、考核、调动与升迁;​
  • 户部:负责国家财政、税收征管与户籍管理;​
  • 礼部:主管礼仪制度、教育教化与科举取士;​
  • 兵部:统筹军事事务,包括军队调度、武官任免与军备管理;​
  • 刑部:执掌司法审判,审理刑事案件与监督法律执行;​
  • 工部:管理工程建设、手工业生产与水利兴修等事务。​

这一制度不仅支撑了唐代的高效治理,更为宋、元、明、清等后续朝代的官僚体系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经典范式。​

随后,靳老师还介绍了清代官员的 “九品官制”,着重讲解了文官与武官官服补子上的不同图案及其文化内涵:文官补子均为禽鸟类,例如一品文官补子为仙鹤,象征仕途顺遂、青云直上;武官补子则为走兽类,一品武官补子为麒麟,寓意祥瑞安康与官员的品德威望。​

整场分享中,靳迎春老师旁征博引、条理清晰,将复杂的古代官职制度讲解得头头是道,内容既富历史深度,又兼具知识广度。老师还特别提到,西方英国的近代文官制度,其设计理念也借鉴了中国古代官职制度的部分精华。​

活动最后,在众多学友积极参与的 “封侯拜相” 主题成语互动中圆满落幕。“封侯拜相” 作为中国古代官员仕途的最高追求之一,既呼应了本期官职制度的主题,也让大家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共同度过了一个充实而愉快的夜晚。​

喜马拉雅

文章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