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语雅言”(读书会293期)
2025年7月12日,炎黄经典传承读书会第293期活动在文化氛围浓厚的会场如期举行。本期活动特邀知名文化学者靳迎春老师主讲”中华文化传统知识第二讲——敬语雅言”,为现场听众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靳迎春老师开宗明义地指出:”敬语雅言是中华礼仪之邦的重要文化标识,是中华民族在人际交往中表达恭敬与礼貌的语言艺术结晶。”在本次讲座中,靳老师重点讲解了中华传统称谓文化这一重要内容。称谓作为人际关系的语言符号,不仅体现着社会身份与地位差异,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靳老师将传统称谓文化系统划分为四个维度进行深入讲解:
一、尊称之道
尊称是对他人表示尊敬的称呼方式,如”陛下”、”殿下”等。靳老师特别强调,中华文化的尊称艺术往往通过指代对方身边事物来间接表达敬意,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东方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谦称之礼
谦称是自我谦卑的称呼方式,其核心在于”自谦以尊人”。靳老师以”臣”、”仆”等谦称为例,阐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谦受益,满招损”的处世哲学。
三、敬语之美
敬语是在动词和名词前加修饰语以表尊敬的语言形式。靳老师生动讲解了”请”、”惠”等常用敬语,并指出敬语常与谦词配合使用,形成中华礼仪语言特有的对称美感。
四、谦词之韵
谦词用于动词和名词前表示谦逊之意。靳老师以”敢”、”微”等谦词为例,展示了中国人在回应他人时体现的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
此外,靳老师还特别讲解了夫妻、师生、朋友、姻亲等特殊社会关系的称谓体系。通过丰富的例证,靳老师让听众深刻体会到:中华称谓文化不仅是语言符号,更是文明礼仪的活态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讲座最后,读书会在《知书达礼》成语接龙活动中达到高潮。与会者纷纷表示,本期活动不仅增长了知识,更让他们对中华礼仪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活动在热烈的文化氛围中圆满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