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谢党恩(读书会290期)

2025年6月21日,第290期经典传承读书会在热烈的学习氛围中如期举行。本期活动由张小津老师担任领读人,以”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主题,通过血吸虫病防治的历史脉络,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生改善历程。

张老师的分享以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徐徐展开。1951年,血吸虫病肆虐江南数省,某村庄死亡人数高达3000余人,幸存者仅611人,农村经济遭受重创,减产达50%。面对严峻形势,1955年毛主席发出”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号召,全国上下立即掀起轰轰烈烈的灭钉螺运动。仅上海就动员300余万群众参与河道清理,同时创新建立”赤脚医生”制度,实现”小病不出村”的医疗覆盖。至1975年,全国赤脚医生达150万人,加上接生员等基层卫生人员总数突破500万,构建起县、公社、大队三级预防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成效显著:我国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跃升至1976年的65岁。进入新时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持续完善,2025年个人缴费400元、政府补贴470元的保障标准,标志着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从福利型向保险型的成功转型。

在对比国际医疗投入时,张老师列举了2020年的数据:中国医疗支出占GDP的3%,高于印度的1%,但较英国的7.5%、德国的11.3%仍有提升空间。这些数据引发与会者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入思考。

分享的高潮部分,张老师深情朗诵了毛主席《七律二首·送瘟神》。”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悲凉与”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的豪迈形成强烈对比,生动诠释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创造”纸船明烛照天烧”的防疫奇迹。主持人张瑞长老师进一步延伸,介绍了1961年经典影片《枯木逢春》。这部由郑君里执导、上官云珠等主演的电影,艺术化再现了江南农村消灭血吸虫病的伟大实践,深刻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的执政理念。

读书会在”枯木逢春”主题成语接龙活动中圆满落幕。本期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让参与者深切体会到: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坚定步伐。


文章分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