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炎黄读书会97期”于2021年5月9日在张瑞长部长的主持下如期在线上举行。张素芳会长、蔡学文会长以及高玉秀、吕乐、王光茹、王家尧等老师共计20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次读书会活动恰逢西方母亲节并与拟定的中华母亲节(农历4月初2即5月13日)在同一个星期,由会员翟爱国做了《母亲节与孝道兼谈祭祖与祖先崇拜》的专题学习。

从西方母亲节的“古希腊起源”到现行“美国版母亲节”,并重点剖析了拟定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历史与现实意义以及“孝道文化”和“祭祖文化”渊源。

※我国古代百姓就有祭拜“人类始祖”女娲得传统,应是“中华母亲节”的源头。学者孟繁仁:“女娲圣母”“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开创中华文明不朽之功,建议农历3月初10“女娲皇圣诞”日为“中华母亲节”。

※相传释迦牟尼弟子目连曾到阴曹地府拯救其母亲青提夫人,并在七月十五借用十万僧众的法力帮助其母亲超度。后来盂兰盆节慢慢发展从孝亲节变为了七月十五的鬼节。

※2006年11月13日政协委员李汉秋提出以孟母形象为代表设立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

孟子三岁丧父,其母仉氏独自教养孟子。“孟母三迁”,“断织喻学”,终使孟子成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亚圣。

2006年12月中国民协节安徽徽文化委员会、山东邹城市委市政府、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石家庄市中小学生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等4家“母亲节”核心发起单位正式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确定将农历的四月初二孟母生孟子这天定为中华母亲节,并决定在首届中华母亲节到来之际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旨在为了教育年轻一代感念母爱,不忘慈母恩;同时让母亲学习、感悟贤母品质,更好地培养下一代。(2021年5月13日,农历4月初二)

※设立中华母亲节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孟母作为真实的历史人物,史料遗存详实广泛,堪称教子懿范,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蕴和民族精神的精华,足以彰显母亲的伟大和伟大的母爱,一定能够激发作为人子的爱心孝思。

能够更好地发扬孝道与感恩文化文化,是“重建民族文化自信”的典范。

※祭祖与祖先崇拜是孝道的延续。

《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先哲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育的源头,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千万年道德承传的核心价值观。“孝”与“感恩”是中华文化“德”的核心。祭祖正是孝道的体现,是教导下一代如何行孝的教育方法。对于已经离世的祖先尚且恭敬祭拜,对于眼前的父母岂有不恭敬孝顺的道理!所以提倡祭祖也是提倡孝道,就是提倡百善的根本。

若要寻求一个对中国各社会阶层均具有巨大影响和统治作用的宗教力量那就是“孝”与“祭祖”,在信仰领域中,没有谁可以替代它们的位置。

倡导孝道,感恩母亲,崇尚母爱,重视母教的优秀传统文化理念;推崇尊重祖先认同祖先的祭祖文化理念;弘扬感恩崇敬一切对中华民族有杰出贡献历史和现代伟人英烈、时代楷模的精神;让爱国爱党、担当奉献、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在酒醉灯谜中迷失人性成为新时代的时尚和荣耀。


文章分享二维码